丙烯期货上市系列三 丙烯国内供需分析
近年来,中国丙烯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产能从2019年的4061万吨增至2024年的6973万吨。2019 - 2023年,受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推动,产能同比增速稳定在11%-12%;2024年因市场饱和、下游疲软等因素,增速放缓至9.11%,但增长趋势依旧稳健。
预计2025 - 2029年,丙烯市场格局将显著转变。原计划2024年的产能投放高峰,因大型炼化项目影响,传统路线新增产能下降,PDH路线占新增产能75%。2025年国内PDH产能预计超2500万吨,2025 - 2027年产能增速在4% - 13%波动。2025年或因2024年推迟项目投产仍处产能投放高峰,2026年后新建项目减少,国有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成新产能主力,民营企业参与度降低,行业转向结构优化。
(一)丙烯产能扩张:PDH 技术主导,华东华北占比超七成
2019 - 2024年中国的丙烯产能实现了从4061万吨到6973万吨的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42%,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该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趋势。特别是在2023年,产能增速达到了12.76%,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纪录。即便在2024年,产能增长速度依然保持在9.11%的高水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对外依存度=进口量/表观需求量
(一)消费快速增长:华东居主导地位,多省形成核心消费区域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消费市场。受到下游产业需求的强劲推动,国内丙烯消费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24年,表观消费量达到5517万吨,相比2014年增长了2.5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0.03%。特别地,2016年和2021年是消费增长的关键年份,这得益于下游行业的扩张、经济的复苏以及新增产能的投产,消费增速分别达到了13.46%和24.47%。然而,2018年的经济波动和2020年的疫情对增速造成了影响,导致增速下降。不过,从2023年开始,消费增速已回升至9.97%和预计的9.9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由于运输成本的影响,丙烯的消费和生产区域高度吻合。其中,华东地区以31.1%的消费比例位居首位,而华北、西北、华南和东北地区的消费比例分别为20.3%、18.1%、17.8%和8.7%,各区域占比差异明显,共同构成当前丙烯需求的区域布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从省级行政区的角度来看,浙江省消费量947.3万吨、市场份额18.88%,位居全国之首;山东省消费量726.3万吨、市场份额14.47%,紧随其后;江苏省消费量461.6万吨、市场份额9.20%,位列第三。这三省构成了丙烯需求的核心区域,凸显了丙烯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基础坚实、化学工业发达的地区。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等省份的消费量及市场份额依次递减,海南省、湖北省等省份的消费量相对较低,其市场份额大多在2%以下。整体而言,丙烯需求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因省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的不均衡性与梯度特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二)下游消费结构稳中有变:聚丙烯主导地位凸显
丙烯作为一种关键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精细化学品行业。目前,聚丙烯在下游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产能占比高达71%,环氧丙烷占比8% ,丙烯腈占比6% ,丙酮和丙烯酸的占比均为4% ,正丁醇和辛醇的占比均为3% ,环氧氟丙烷占比1% 。各产品的占比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在丙烯产能消耗分配上的不均衡态势,构成了当前国内丙烯下游产业的产能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中国丙烯消费市场的结构呈现出单一极化的特征,其中聚丙烯作为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聚丙烯产能呈持续增长态势,由2096.3万吨增长至347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62%,这一显著增长为丙烯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看,华南地区以25%的产能占比位居聚丙烯产能之首,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产能分别占21%、20%、18%。华东和华南地区由于下游制造业需求旺盛,吸引了众多企业的集中,而西北地区则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配套生产。
在聚丙烯产品分类方面,粒料产能以86%的占比占据主导地位,粉料产能仅占14%。粉料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这得益于当地丰富的煤化工资源或优越的地理位置;粒料则在华南、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均有规模化布局,这得益于大型炼化项目的支撑以及稳定的原料供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三)出口呈现波动性特征,南美亚洲成主要目的地
中国丙烯的出口量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市场销售不畅以及库存压力增大时的被动选择。直至2016年,出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从2019年至2021年,出口量逐年波动性增长,至2021年达到9.1万吨的峰值。这一年出口量的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国内供应的增加导致市场矛盾加剧,以及远洋贸易套利空间的刺激。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南美和亚洲,其中阿鲁巴、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进口量超过了2万吨。从2022年开始,由于全球市场价差的缩小、套利空间的减弱以及国内需求的恢复,出口量有所下降。总体来看,中国丙烯的出口主要受到全球市场波动和区域价差的影响,缺乏长期稳定的出口策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安粮期货研究所
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中国丙烯行业预计将经历显著的供需结构变革。截至2024年,中国丙烯产业的总产能已达到6973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5517万吨,整体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随着聚丙烯、环氧丙烷等下游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国内丙烯市场需求量将超过6000万吨。由于大型炼化项目的投产节奏,2025年仍将是产能投放的高峰期。然而,新增产能的释放速度可能会滞后于需求增长,预计供需缺口将达到150至200万吨。
在原料供应路线方面,丙烷脱氢(PDH)技术在新增产能中的占比达到75%。预计到2025年,国内PDH产能将超过2500万吨。由于对进口丙烷的高度依赖,开工率可能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区域供需平衡。在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推动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约30%的落后产能将逐步淘汰,新建项目审批周期延长,预计2026年后产能增长将放缓,年均供需缺口可能稳定在100至150万吨。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华北地区的产能占比超过七成,消费占比分别为31.1%和20.3%,区域供需集中度较高。华东地区作为消费核心区域,受PDH装置原料进口依赖度的影响,季节性供需缺口月均可能达到15至20万吨。高端专用料领域的对外依存度可能会因国内产能结构调整回升至10%左右。
在产品结构层面,聚丙烯在下游消费中的占比达到71%,其主导地位十分显著。然而,高端聚丙烯专用料、碳纤维原丝级丙烯腈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预计将占据总供需缺口的30%以上。预计到2025年,进口依存度将维持在3.5%至4%,随着2026年后国有炼化企业转型升级产能的释放,长期依存度有望进一步降低,但高端产品进口仍将持续。
新兴需求领域,如新能源汽车改性塑料、可降解材料等,正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将消耗新增产能的10%至15%。
综合来看,2025至2029年中国丙烯市场将呈现“总量基本平衡、区域结构集中、产品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在PDH技术主导下的产能扩张与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将同时存在,行业正逐步向结构优化方向转型。
研究所 化工小组
研究员:赵肖肖 F0303938 / Z0022015
助理研究员:杨明明 F03136091
初审:潘兆敏:F3064781/Z0022343
复核:李雨馨 F3023505 / Z0013987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皖证监函〔2017〕203号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安粮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公开信息和资料,但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可随时更改报告中的内容、意见和预测,且并不承诺任何有关变更的通知。本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内容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判断是否使用报告所载之内容和信息,独立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联系我们
官网:www.alqh.com
官微:安粮期货官微
客服热线:400-626-9988
安粮期货官方客服统一热线 400-626-9988
安粮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网站工信部备案号:皖ICP备05005270号-3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368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986号安粮中心23-24层邮编:230001投诉电话:0551-68100709
IPV6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